乡村“麻雀”学校,何去何从?-凯发k8国际首页

凯发k8国际首页-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当前位置: 凯发k8国际首页-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 要闻 > 正文
2024-07-28   来源:凯发k8国际首页-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作者:张 思  

2023年11月,《贵港日报》周日特刊、“贵港宣传”微信公众号推出报道《一个老师和五个娃》,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有部分读者担忧,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很难让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也有人认为,5个孩子就配备1个老师,教育资源有些浪费。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春季期,学生30人以下的学校(教学点),贵港市有100多所,其中10人以下的有50多所。这些规模极小的学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麻雀”学校,大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乡村,它们的现状如何?未来何去何从?一段时间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家门口的“麻雀”学校,孩子上学方便

每天早上7时许,覃塘区樟木镇黄道村潘古屯7岁的翚云彪便跟随12岁的哥哥出门上学,步行10多分钟就可到达设在本屯的学校——黄道小学潘古分校。

踩着这个时间点出门上学的,还有港北区中里乡银村村银村屯的刘鸿禧、桂平市大洋镇寻欧村亚陀岭的邱万枝,他们步行10多分钟也到了学校。

2023年11月28日,记者到潘古分校采访。该校有学生45人、教师4人,分设一、四、五、六年级。

覃塘区樟木镇黄道小学潘古分校韦玉荣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业。(记者张思摄)

记者走进正在上课的一间教室。“青蛙呱、呱、呱一片,可能还要呱很长很长时间,我们就用省略号来代替。”50多岁的韦玉荣老师正在给翚云彪等10名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青蛙写诗》。

在这个安静的乡间,韦老师讲课从容淡定,声音不高不低;学生表情轻松,回答问题十分踊跃。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获点名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答题至少一次。

潘古屯有1000多人,尊师重教风气浓厚。潘古分校建得很早,学生最多时达到210人。韦玉荣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一个学生回家告诉奶奶:“弟弟今天在学校被老师罚站了!”奶奶听后说:“告诉老师,我们家还有一条竹鞭,请老师放心教!”

“在这里教书感觉特别愉悦。”韦玉荣说。在家长们大力支持下,老师全力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培养了不少人才。1998年,韦玉荣教的首届29名学生中,超过一半学生考上大学。

“家门口的学校,上学方便啊!”说起屯里这所学校,翚云彪的爸爸翚中京告诉记者,两个儿子分别在潘古分校读六年级和一年级,而女儿因为上学那年潘古分校不招生,只能到校本部上学。在本屯上学的两个孩子每天都自己走路上学,女儿上学就得由家人开三轮车接送,每天来回几趟,遇到雷雨天气就很不方便。

设在家门口的学校方便孩子上学,这是家长们最看中的。银村屯的刘鸿禧、亚陀岭的邱万枝也一样,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平时跟爷爷奶奶在家。在屯里的学校上学,他们的父母也比较放心。

“如果没有设在家门口的学校,这些孩子很有可能不再上学。”有老师表示担忧。

“麻雀”学校难以适应教育发展要求

2023年11月29日,在寻欧小学洲白岭教学点,六年级学生邱万枝在教室写语文作业,他的左右两边同学分别是邱万贤、饶孔。这个只有3名学生的教室,显得空荡荡的。

在隔壁,覃敏芳老师正在给5名四年级学生上数学课。听到隔壁教室有吵闹声,覃老师停下课,赶过来看。教室安静下来后,她又回到隔壁继续上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覃敏芳表示,学校虽然学生少,但上课、批改作业、考试一样不少。去年,该校来了一名年轻的顶岗女教师,是美术专业的,孩子们很喜欢上她的课。这是该校多年没有的专业美术老师。

“不同年级的教学连轴转,还是很累的。”银村分校刘建平老师表示。银村分校有5名学生,分设一至三年级,5名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刘建平先给三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布置好作业后,再给二年级学生上课。


桂平市大洋镇寻欧小学洲白岭教学点学生在写作业。(记者张思摄)

陪同记者采访的桂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杨坤林表示,由于这些教学点点多线长面广,校园用地窄小、体育场地不足、设施设备陈旧,即使加大投入也难有较大变化,难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造成教师资源浪费、学校管理成本支出较大等问题。

“教育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数的标准比例是1:19,现在桂平市一些‘麻雀’学校的比例已经达到1:2,甚至1:1,堪比高等院校教授带研究生的配备。”杨坤林介绍,由于教师结构性缺编突出,部分学科特别是音乐、美术、科学等专任教师严重缺乏,加之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生人数少,难以形成浓厚、良好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成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麻雀”学校的去留引人关注

“我是不怎么同意撤并的,但不撤并师资又得不到保障。”翚中京显得很无奈,“就拿英语科目来说,中心校是专业老师上课,而潘古分校的英语是非专业老师上,这样教学质量肯定有差别,更别说音乐绘画之类的课程了。”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减少,2008—2009年,教育部门曾想把潘古分校撤并,结果遭到群众强烈反对,撤并之事就此搁置。

从潘古屯到镇中心小学或者黄道小学校本部,最近也要走4公里,独自上学对10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不太现实,安全无法保障。近年来,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家里的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潘古屯不愿撤并学校的主要原因。

春夏时节,河水暴涨,寻欧村洲白岭的家长开始紧张:孩子到寻欧小学校本部读书,道路右边是水渠、左边是稻田,上下学路上不安全。洲白岭教学点有相当长的建校历史,对于撤并该教学点,寻欧村党委书记李宗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上级的决定,但家长们担忧,孩子上下学安全谁来保证?

远在大山里的银村屯,孩子到中里乡中心小学上学要走六七公里山路,如果仅靠年迈的老人接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有校车接送当然不错,但也要考虑家庭经济负担。”在获悉其他地方撤并村小后试行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后,翚中京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他的家庭为例,他家3个娃,一个学期校车接送费用就要超过5000元,压力不小。

“麻雀”学校的去留,引起不少群众的关注。

“我是覃思静,桂平市大洋镇大莫新安分校毕业的一名学生,我想为我们家乡讲几句话。”读到《一个老师和五个娃》的报道后,覃思静主动联系本报记者,希望保留该村的教学点。

但该教学点最终无法保留,于2024年春季期撤并。

“小部分人的需求也应该得到关注。”在农村学校长大的媒体人陆兴艺一直关注农村教育。他认为,乡村小学除了保留学校功能之外,还可以赋予其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同时,建议推行“走教”制度,让教师流动起来,解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

“能保留尽量保留。”市人大代表骆泽昌认为,乡村孩子远离父母进城读书,其实挺孤独的,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其次,撤并校点后,每个家庭要安排一名劳动力接送孩子上下学,对很多家庭来说困难不小。

“麻雀”学校如何完成使命?

事实上,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部分群众已经做出选择。目前,潘古屯有三分之一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中心校或者黄道小学校本部读书。寻欧村洲白岭教学点已经3年不招生,它将成为自然消失的学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麻雀”学校如何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覃塘区樟木镇做了有益探索。

6月5日上午11时许,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樟木镇第二中心小学校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从教室跑出来,涌到食堂,排队领饭。六年级学生谭丽龙和同学搭桌美美地吃饭。当天菜品有瘦肉炒黄瓜、鸡肉炒木耳、空心菜等。

吃完午饭后,覃塘区樟木镇第二中心小学学生在图书室看书。(记者张思摄)

2023年10月,贵港市在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营养餐计划。该校把每个学生每天5元的营养餐放到中餐加菜,达到两荤两素,孩子们的伙食比在家还好。

樟木镇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2022年9月由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改制而成,生源覆盖附近7个村,四至六年级为寄宿班,一至三年级为半寄宿班。2024年春季期,该校有学生712名、教师44名。

学校改制后,覃塘区投入1000多万元,改扩建校舍、运动场,购置多媒体设备、音美体育器材一批,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还引进校车,解决了学生上下学难问题。谭丽龙所在村距离学校约5公里,每周一上午6时30分,校车准时到该村接学生回校;周五下午3时20分,又把学生送回家。半寄宿制学生则由校车每天早接晚送。

谭丽龙的妈妈告诉记者,刚开始也担心孩子照顾不了自己。然而,一周后妈妈彻底放心了,女儿不仅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回到家还主动写作业,成绩明显比之前好,还爱上了绘画。

樟木镇第二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炳现介绍,相比之前,学校正常开设了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每年六一儿童节等节日都开展运动会、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桂平市也在对“麻雀”学校撤并进行探索。2023年秋季期,桂平市建设西山镇白兰小学、麻垌二小、江口二小3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小学,有效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效益低的问题。

同年,桂平市教育局出台文件,要求2024年8月底前对30人以下的100个教学点进行撤并。杨坤林介绍,桂平市撤并主要遵循“以人为本、就近集中,科学布局、分类分步,因地制宜、兼顾规模”的原则,扩大乡镇中心小学和集中办学点完全小学的办学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小学寄宿制。

“‘麻雀’学校要顺利完成使命,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杨坤林表示,要尽快出台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性收费方案,建议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实现;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寄宿制小学配备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等编外人员,确保寄宿制小学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坐落在居民区的平南县马练瑶族乡石垌小学,放假后孩子们还习惯到学校门口玩游戏。(首席摄影记者张庆杰摄)

网站地图